您所在的位置:首頁 - 校友工作 - 校友風采

校友風采

觀滔——訪1993屆本科1996屆研究生校友、金杜律師事務所合夥人黃滔

觀滔

——訪1993屆本科1996屆研究生校友、金杜律師事務所合夥人黃滔


以貿大法學院的曆史為坐标,他1989~1996年就讀的七年趕上了國際經濟法系(七系)到法學院的跨越,他的研究生階段有幸成為首任系主任馮大同先生的弟子,但卻因馮先生的逝世而遺憾地未能獲得恩師的論文指導;

以改革開放為坐标,他讀書和就業的年代正是中國外貿最為火紅之時,貿大的錄取分數線甚至超過北大,各省狀元聚集于此,畢業分配好成為導因之一;

以中國律師事務所的發展進程為坐标,他的研究生時代恰逢律所從國有到民營的轉變之初,他早早地加入到這支隊伍,30歲即成為金杜所合夥人;

以律師職業生涯為坐标,他的最得意之作是全程參與了北京2008奧運會的法律服務并親自起草了所有奧運會市場開發活動的合同文本,這些文本推而廣之被用于其後中國幾乎所有的重大國際體育賽事和文化活動。

以人生為坐标,他以穩厚的性格、穩定的心态、穩重的步伐一路走來。昨天,他得到一個“滔”字,即水漫漫大貌;今天,他以“四十不惑”水滴穿石蓄積到強大的能量;明天,他将沿着滔滔不竭之川去仰望蔚為壯觀之瀑。穩,是滔的内在依據。

他,就是黃滔。


1、七系七年--山不在高,有仙則名

1989年,黃滔從武漢外國語學校畢業考入對外經貿大學正值“六四”剛剛結束,他們入學的月份因此比往年稍晚一些。

軍訓給了他們這批新生一個下馬威。艱苦的環境和嚴格的訓練與他本來對大學的生活的幻想形成強烈反差,許多同學因不堪重負的訓練哭了鼻子。午餐每人三個大饅頭,那美味至今還彌漫在他口中。訓練雖苦,但每天24小時的相處讓同學們很快融合到一起,每個人的性格、特點、文體特長得以展現,彼此間有了基本了解。一個月軍訓結束時,班裡的女生都抱着班長哭,男生強作矜持,卻與班長保持了很長時間的友情。軍訓是黃滔在貿大接受的第一門課,“饅頭最香”成為那段生活給予他的人生體驗。

1989年9月~10月軍訓期間,系副主任陸志芳老師(後排中)來軍營慰問七系學生時與男生合影;前排右四為黃滔。

黃滔所在的貿大國際經濟法系,簡稱“七系”。七系四個年級的本科生加起來才一百多人,人數雖少,是個小系,實力卻不弱。

中國外貿的快速發展階段,外經貿大學作為外經貿部(現商務部)直屬院校,其畢業生大都可以進入令人羨慕的部屬各大外貿總公司。在畢業分配的導向下,貿大的招生錄取分數線超過了北大,成為各省狀元紮堆的熱門學校。黃滔的高考分數完全可以進北大,而他同寝室就有一位省狀元。

成立五年的國際經濟法系的師資強大,不僅擁有着沈達明先生這位國内外著名的海歸博士,有馮大同先生這位德高望重的系主任,還雲集着本校培養的、外貿和外語特色鮮明的青年教師高西慶、陸志芳、曹欣光、王雪華;來自北大法律系的精英沈四寶、黃勇、焦津洪、鮑祿;還有來自其他著名高校的才俊王軍、冀宗儒、王曉川……可謂群賢畢至,少長鹹集;山不在高,有仙則名。黃滔為此而驕傲,走到哪裡都充滿了自信。

那時,系主任馮大同老師和系副主任陸志芳老師一再給學生們打氣,強調法律系的學生同時兼具外貿、外語、法律三種專業知識和技能,是社會最需要的人才。1993年他們畢業時,法律果然成為真正的熱門,因為經貿部下屬的各個外貿公司都有了自己的法律室,對法律人才的需求多了。此後法律系的招生也多了起來。

1993年本科畢業後,黃滔憑借優異的綜合成績被保研本校。值得一提的是,黃滔的順利保研不僅得益于優異的學習成績,還歸功于他在校内乒乓球比賽中取得的優異成績。由于黃滔小學時就在體校學打乒乓球,當時貿大玻璃樓(現今甯遠樓)體操房中有個乒乓球室,這也是他高考選擇貿大的重要原因之一。本科時,他代表七系參加乒乓球賽,兩次榮獲全校個人冠軍,還帶領系裡得到過兩次團體亞軍。乒乓球比賽成績為他加了好幾十分,使專業成績第二的他躍居綜合排名第一。

國際經濟法系1993屆本科畢業生與校、系領導合影。前排左三至左九依次為:系總支副書記王淑霞老師、系主任馮大同教授、李康華副校長、孫維炎校長、徐延春副校長、系副主任陸志芳副教授、輔導員馮守華老師;後排右七為黃滔。攝于1993年6月24日

談到在法學院的趣事,黃滔興緻勃勃地提到了民法老師焦津洪:“上課鈴聲一響,焦老師進教室後的第一句是:‘有一個人……’,下一堂課則是:‘又有一個人……’。‘有一個人’是焦老師的民法課引人入勝的開場白。”

大四時,王雪華老師給黃滔留下了深刻印象。王老師當時比學生們大不了幾歲,但因一表人才和富于激情的講課成為貿大風雲人物。王老師的課講到激動時會點一支煙抽起來。黃滔覺得這一舉動很帥。1996年起,黃滔代了三年海商法課,講案例講到激動處也會點偶爾起一根煙抽一口。

法律系當時最具爆炸性的事件是1989年由吳新宇、王雷、葉洪波、王強等同學組成的系足球隊榮獲貿大足球聯賽第四名。作為全校最小的系,這一成績類似于中國女排獲得世界冠軍,在全系上下大大地振奮了人心。

1991年12月,在全校冬季長跑比賽中,七系8901班獲得冠軍,前排右三為黃滔。

黃滔的研究生導師是他最敬重的馮大同先生。黃滔在本科階段就上過馮先生國際商法大課,馮先生的課在全校是出了名的精彩,在他講授的國際商法這門課中,黃滔拿到了在校期間的最高分。研究生階段,他與馮先生有了近距離的接觸。馮先生為他們六七個人開了小課,還讓他們參與到自己的研究課題。令黃滔印象深刻的是,馮先生在社會和貿大都是鼎鼎有名,令人肅然起敬,馮先生卻又十分謙和,平易近人。1995年他正在準備畢業論文時,驚聞馮先生在外地出差時去世,這使他最後的答辯未能親受馮先生的指導,成為他求學曆程最大的遺憾。

1996年6月,法學院部分碩士研究生與他們的導師合影。三位導師左起:高西慶教授、院長沈四寶教授、焦津洪副教授;後排右二為黃滔。

談到貿大法學院的特色,黃滔感到貿大法律系的課程或許不是最完整、最精深的,卻是最務實的。貿大的課程設置,更多提供的是“how”而不是“Why”,教給學生的更多的是如何去做,而不側重理論知識,這與其他傳統法學院有很大不同。當時他們的核心課程,像國際貿易實務、财務會計、國際商法、海商法、國際結算等,都是實務性質的。他們是在學會了如何去做之後,再根據自己的時間和工作需求去了解為什麼,再去推導原理。結合自己的工作經曆,黃滔認為貿大的學生在職場上的特點就是上手快,師傅一帶就知道怎麼去做,反過來又在工作過程當中領悟到規則和慣例為什麼這樣制定和形成。也正是這個特點使得貿大的學生多成為商人或者律師,從事實務工作的較多。務實,正是貿大法律系讓他學會的最重要的東西,這也成為他日後踏上工作崗位後的最大優勢。


2、律師廿七載--時勢造英雄

1993年,黃滔本科畢業時,33位同學中隻有三位讀研,其他的都參加了工作,幾乎全進了北京商務部下屬的各大外貿公司,如中糧、中化、五礦等。如今看來,卻是“殊途同歸”,同學們大都回歸了法律這個老本行。黃滔感慨于“時勢造英雄”。他們前後幾屆貿大法律專業畢業生獲得了施展才華的最好舞台,所以成長快,湧現了一大批優秀律師。

黃滔的律師生涯始于研究生階段的1994年。他本科已經學過的課不用上了,所以空出了較多的時間。這時他已經通過了律師資格考試,就跟着王雪華老師開始了他的律師生涯。那個時代的法律人,尤其是來自涉外型的貿大法律系的商業律師是幸運的,因為貿大法律系畢業生的外貿、财務、國際金融方面的知識十分全面,所以如魚得水,機會很多。

黃滔的第一個工作崗位是在北京市環中律師事務所兼職。那時所裡每天給他10元補貼,一個月他能掙到一百多塊錢,這在當時可以算得上一筆不錯的收入。在環中所,黃滔接觸到了許多高層次的案件,他的課堂知識很快有了用武之地。他驚喜地發現,開庭時雖然對方律師無論名聲還是資曆都優于他,但懂得的貿易常識卻不如他多、沒他全面,這給了他極大的自信。

黃滔律師生涯接手的第一個“轟動案件”發生在1997年,26歲的他和王雪華老師一起承辦了中國第一例反傾銷案件。當時的中國還不是WTO的成員,所以不能運用WTO的規則,他們憑借對外貿易法,代表國内新聞造紙業提出了申請。他們的學長、時任外經貿部條法司司長張玉卿也是反傾銷領域的積極倡導的踐行者。當該案被受理時,新聞發布會還上了新聞聯播,國内媒體也都進行了鋪天蓋地的宣傳,稱他們為中國“第一個吃螃蟹的人”。黃滔回憶說當時的環中所其實并不大,這樣一個小所完成了如此轟動的案子,在今天是不可想象的。

1999年,黃滔加入金杜律師事務所。一年後,30歲的他成為金杜所最年輕的合夥人。2001年北京申奧成功,2002年金杜律師事務所成為了北京奧組委唯一指定的中國法律顧問,并組建了專門的奧運工作團隊。在國内對奧運法律知識尚處一片空白的情況下,學習能力突出且吃苦耐勞的黃滔被律所賦予重任,受命領導這個業務團隊。從2002年到2009年,他的團隊為北京奧組委提供了長達7年的法律服務。對這次經曆,黃滔非常的自豪,他的辦公室裡一直擺放着由國際奧委會主席羅格先生和北京市委書記兼北京奧組委主席劉淇先生發給他的專業服務志願者證書,這段經曆成為他一生的财富。七年的時間裡,黃滔從隻知道看比賽為中國隊加油,到學習、了解奧運規則,再到運用、制定奧運規則,感慨頗多。

2003年初,黃滔赴國際奧委會總部參加談判。

2003年底到2004年初北京奧組委準備啟動市場開發計劃,涉及很多合作夥伴、贊助商、供應商,這中間所有的合同,幾乎都是黃滔親自起草的。除了吸取曆屆奧運會、世界杯等一系列贊助合同的經驗,還要讓這些合同符合中國國情、現行法律以及中國人的閱讀習慣,又要獲得國際奧組委審核批準,難度之大可以想象。北京奧運會的第一份中、英文贊助商合同,黃滔花費了近半年的時間,非典期間幾十個不眠之夜,十幾次與組委會業務部門的内部讨論,從結構到條款,一條一款的研究,一字一句的斟酌。給黃滔留下印象最深刻的是怎麼在合同中給“中國”下定義,由于港、澳、台的特殊原因,在奧運規則下,中國既不是一個純政治的概念,也不是純地理的概念,但就市場開發的目的而言,合同中的“中國”應該是一個銷售區域的概念,在先後排除了“中國大陸地區”、“中華人民共和國,但不包括香港、澳門和台灣”等一系列國際商貿合同中的常規定義後,他創造出了“中國奧委會轄區”這個具有奧運特色、地理意義清晰且不帶政治敏感性的定義,得到奧組會領導的肯定和贊賞。令黃滔感到驕傲的是,北京奧運會的市場開發合同在日後成為了這個領域内的範本,之後的上海世博會、廣州亞運會、深圳大運會,乃至去年的南京青奧會,這些活動的市場開發合同文本基本上都源自于這套合同文本。

北京奧運會,成就了金杜與黃滔個人。鑒于2008年北京奧運會的優異表現,北京2022年冬奧申會特邀請他作為法律部分的陳述人參與申辦工作。國際奧委會評估團在2015年3月來京考察時,黃滔與另外十幾位各行各業的精英們一起向國際奧委會進行了陳述。陳述完畢後,在國際奧委會給出的評估報告上,黃滔所負責的法律部分得到的評價是“未發現任何的風險”。該評估報告将成為國際奧委會今年7月31日在馬來西亞吉隆坡的大會上确定2022年冬奧會主辦城市的重要依據。2015年7月31日,2022年冬奧會主辦城市的競争塵埃落定,北京成為世界上第一個同時舉辦夏季奧運會和冬季奧運會的城市。黃滔和他的團隊将為奧運會再立新功!

2015年3月國際籌委會來華考察時,黃滔在會上作陳述。


3、寄語母校----保持特色,主動學習

作為從事律師行業将近三十年的畢業生,黃滔對貿大法律專業的特色和優勢感慨頗多。貿大法學院之所以能夠在諸多優秀的法學院當中占有一席之地,貿大的學生之所以能夠在律所招聘時得到傾向與偏愛,是基于她的特色:學生實務性強,學生在貿大接受的法學邏輯是先學國際貿易實務,如運輸、結算、海關、商檢等,同時學習法律,法律與實務對應加以結合。這樣畢業的學生走上工作崗位時,已經具有了實務的操作能力和規則意識;待擁有兩三年實踐的感悟後,會對規則制定的理論尋求其“為什麼“的答案,從而會獲得更深的理解;所以貿大學生在與其他學校學生共同進入工作崗位之後,貿大學生往往會上手更快。但他也提醒貿大法學院學生,雖然我們起步快,但是三五年後如果我們隻是固守原有優勢,停滞不前,那麼其他學校的學生将會厚積薄發,趕超我們。所以他給貿大學生的建議是:一要很好地保持特點;二要通過不間斷的學習,在三五年之後繼續保持領先的優勢。

聯系到金杜律所招聘的要求,黃滔提示學弟學妹們的秘籍是:比起全才,律所更喜歡專長明顯的畢業生。一個團隊,不需要每人一般齊,而是大家各有所長,互相補台。你有短闆沒關系,另一個成員會幫你補上。尤其是大所,不需要萬金油的律師,一個團隊裡有幾個在某一領域最頂尖的人才,爆發的能量将是強大的;所以一定要有自己的特點,并善于發現和發揮自己的特點,這樣,将來在社會上,特長會成為優勢,優勢會成為領先。

他談到,過去貿大法學院強調“三懂”(懂外貿、懂外語、懂法律)是基于當時的環境,現在時代發展日新月異,随着中國越來越與國際接軌,對國際社會起到的作用越來越大,互聯網的大發展,以前主要學書本知識,現在學的東西可以無限大;而且現在的學習更多的是個人的學習。課堂知識固然要掌握,但遠遠不能滿足将來的工作需要。他建議同學們更多地抓住一切機會,博覽群書,廣交朋友。世界正在變得越來越小,再陌生的人隻要有心,通過三四個人就能聯系上。所以廣交朋友很重要。如今法律人面臨的環境比當年更加複雜,現在是萬衆創新、大衆創業的時代。在校期間要多參與和組織各種各類的課外活動,多方展示自己的能力,磨練自己。參加過什麼社會活動,也是用人單所看重的,從中可以看出你是什麼性格、你的交往能力和情商。

采訪合影。左起:于灏、黃滔校友、紫丁、楊鵬傑


作者:紫丁 鵬傑 于灏

Baidu
sog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