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頁 - 校友工作 - 校友風采

校友風采

投向遠方的“标槍”——記 1987 屆研究生校友、加拿大約克大學奧斯古德法學院教授、前代理院長李金豔

投向遠方的“标槍”

——記 1987 屆研究生校友、加拿大約克大學奧斯古德法學院教授、前代理院長李金豔


李金豔校友


李金豔,1963年生于河北涿縣農村。1980年考入我校英語系,1984年本科畢業後考入本校法律專業碩士研究生;1985年被派往加拿大進修。1991年先後獲得皇後大學法學碩士學位(LLM)、多倫多大學 JD 和約克大學法學博士學 位(PHD),同時在加拿大貝克律師所從事法律顧問和律師工作,1991和 1999 年先後進入西安大略大學法學院和約克大學奧斯古德法學院(Osgoode)任教,2006年被評為正教授,2009年7月任法學院代理院長;離開管理崗位後的李金豔仍在從事教學與科研工作,是世界範圍稅法領域研究的帶頭人之一。


李金豔上中學時就被選拔到體育運動隊,上大學後又在貿大田徑項目上屢創佳績,分别于1982年和1983年創下31.26米标槍和29.20米的鐵餅兩項記錄,至今未被打破。

2009年7月,李金豔被加拿大約克大學法學院任命為代理院長,她成為我校在海外著名大學的法學院,也是大陸華裔在西方大學法學院的首位院長。她靠着堅強的意志和勤奮求索的精神,在事業上創下了記錄。自1980年進入貿大至今,她用積蓄40年餘的生命精華将她事業的“标槍”奮力投向遠方。


第一支标槍

——以善良奇遇英語良師


李金豔出生于毗鄰北京的河北涿縣農村。她從小就有體育天賦,被選送到保定市體校,進入涿縣一中後,她天天仍然參加打球或田徑的訓練。農村的教育環境相對較差,到上高中時她對英語還一無所知。

她學英語是因為一個奇遇:她所在中學的操場邊上有個豬圈,喂豬者卻是個風度翩翩的老先生。她感到納悶,也很同情,就幫着老先生喂豬,刮風下雪從不間斷。老先生見這位農村姑娘善良而又聰慧,就跟她攀談起來。原來,老先生是美國耶魯大學畢業的老知識分子,文革中被打成了反動學術權威,此時正在涿縣農村接受勞動改造。從此,他們成了忘年之交,她幫老先生喂豬,老先生教她學英文。逐漸地,她這個鄉下女孩迷上了英語,竟能聽懂“美國之音”了。涿縣離北京近,會聚了一大批北京名牌大學畢業的高水平的師資,他們因各種原因被“發配”到各地,此時落腳在這裡。李金豔遇到了諸多高水平的老師,她于1980 年高考時英語成績列河北省第一名,這不能說不是她的幸運原由。北京外貿學院那年是河北招生分數最高的大學,她順理成章地被錄取了。

由于高中時就是校學生會主席、英語俱樂部主席加上體育上的專長,她這位德智體全面發展的好學生,一上大學,就被輔導員推薦做了英語系團委書記,也是大學四年班裡發展的唯一黨員。操場上,她更是屢屢登上最高的領獎台。大一參加北京市高校運動會,她就為北京外貿學院拿到曆史上最好成績——第七名,立下汗馬功勞。緊接着的兩年,她又先後創下标槍和鐵餅投擲的學校記錄。當年帶過她的體育老師薛钊回憶:“李金豔來自農村,學習刻苦,生活上省吃儉用,比賽得了獎金舍不得花,都帶回去貼補家用,是個懂事、堅強的孩子。她很善良,知道感恩,我曾幫她借過書,她一直念念不忘。”

至于英語學習,本不是科班出身的她,自然與來自各外語學校的同學們在發音等基本功上無法相比。但她因此讀書加倍刻苦,大有後來居上的勢頭,她還代表學校參加了北京高校英語話劇比賽。身在這個與她的農村家鄉完全不同的世界,這裡的一切讓她覺得快樂無窮。她覺得,大學期間對她影響最大的是啟發思維,而學習知識隻是第二位的。

如今,畢業 25 年的李金豔對當年老師的培育之恩仍念念不忘:“那時剛從加拿大參加中加培訓中心的工作回校的丁衡祁老師,做人做學問都特别好,我在做人做事的許多方面都以丁老師為榜樣;張冰姿老師教我們精讀,她的教學活躍;張蔭餘老師教我們英文寫作,他的講課幽默,而且英語詞彙量大;石畏三老師剛從英國回來,也很有水平……”一位位老同學的面孔也時常浮現在她眼前:“倪培偉是班長,思想活躍,我們在工作上配合得非常好;孫永紅平時少言寡語,但他最聰明,讀書學習很靈……”

第二支标槍

——以執著追求法律真谛


1984 年,英語專業本科畢業後的李金豔,以優異成績考入本校法律專業碩士研究生。這年北京對外貿易學院更名為對外經濟貿易大學,國際經濟法系(七系)剛剛宣告成立。這個法學碩士班在校史上也是首創,當年招生六人,她是唯一來自應屆英語系的也是唯一的女生,另五位同學是來自本校國際貿易系的史晉京、劉鐵虎、許向民,來自海關系的許中偉,來自上一屆英語系的周衛平。她處于法律基礎知識相對較強而且清一色的男生包圍中。她記得一個鏡頭:來自外貿系的劉鐵虎每次考試入座時,往往手提一瓶咖啡,往桌上叭地一放,顯得很是自信。她感到了壓力。然而對于法律這門學科的濃厚興趣幫助李金豔将這種無形的壓力轉變成了學習的動力。面對這樣一門嶄新的學科,毫無法律基礎的李金豔從點滴學起,一個法學概念,一條法學原則,一件經典案例,她在教室、圖書館孜孜不倦地研習和探索。紮實的積累為李金豔日後在國際法學領域的長足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談起當年的學習,李金豔最感激的是那些學識淵博而又敬業的老師們。當時給他們上課的都是高水平的師資。老教授有沈達明、馮大同,中青年教師有陸志芳、曹欣光等。還有一些外教。其中兩位是加拿大女王大學的(Queen's UniversityEasson 教授和Soberman 教授。

更幸運的是,1985年秋,僅在校讀研一年的李金豔等六名法律專業研究生,被分别派往英國和加拿大的律師事務所和大學見習、深造。李金豔來到加拿大。在這裡,她先是作為訪問學者,之後轉為研究生。現在想來,她覺得自己那時對法律專業隻知一點皮毛,然而她的标槍已經瞄準遙遠的目标。但她首先要攻克的兩大專業門坎是:JDPHD

1987年至1991年,靠着在貝克·邁肯斯律師事務所實習賺錢付學費,李金豔完成了多倫多大學JD和在約克大學的PHD兩個學位,她的專業方向是稅法。作為一位來自法律剛剛走出荒蕪國度的中國留學生,要在一個英美法系國家學習法律,其艱辛程度可想而知。首先是攻克語言關。法律是一門對語言運用要求非常高的學科。面對龐雜而又陌生的法律英語專業術語,面對那卷帙浩繁而又複雜的案例,即使在國内受過英語訓練,李金豔起初的學習仍然是吃力的。然而,既然選擇了前方的路,就要做好風雨兼程以及吃苦的準備。一遍看不懂,她就兩遍、三遍、四遍反複的研讀,從不放過任何一處疑問。在平日的學習生活中,她也會主動和身邊的同學以及老師交流,一來可以交流思想,二來可以鍛煉自己的英語聽說能力。就這樣,憑借着孜孜不倦的鑽研精神和不輕言放棄的毅力,她慢慢适應了加拿大法學院的學習生活,逐漸掌握了自己的學習方法和節奏。

面臨JDPHD繁重的學業,李金豔一周的日程被安排得滿滿的。她這個當年的體育健将,可以說狂奔于打工的律所與兩個校園之間。周一至周四在多大上課,周五在律師所打工,周六和周日做博士論文,課前課後見導師。這樣的節奏,如果不運動,身體肯定吃不消。于是,她總要抽出時間打籃球、遊泳和滑冰。好在那時她還是單身,生活簡單,除去運動就是讀書。回憶當年的那段學習時光,她感覺肉體雖然辛苦但内心卻很充實和踏實。她感悟到做學問和做人的道理一樣:踏踏實實地走好腳下的每一步,學術的成績和名譽也就逐步建立起來了。

1989年,她被貝克律所聘為法律顧問。那時在加拿大的律所中,來自中國大陸有法律背景的人士可謂鳳毛麟角。她曾接手諸多中國企業在加拿大的法律事務,比如中國銀行在加拿大開行等。在積累了豐富的法律實務經驗的同時,她也賺到了比較豐厚的收入。愛好運動的她買下一輛跑車,這在當年的留學生中是很少見的。

按照這一職業路線走下去,她可以成為一名大律師。但喜歡迎接挑戰的她,又把“标槍”對準了一個新的目标。


第三支标槍

——以職業精神塑造學者聲望


1991年,加拿大西安大略大學法學院打出招聘教授的廣告。此時,李金豔在多倫多大學法學院的學習進入最後一個學期。這天,貝克律所的秘書找她,說西安大略大學法學院一位研究稅法的著名教授想見她。原來,這個教授在尋覓稅法方面有造詣的青年教師,李金豔的導師極力推薦了她。李金豔當時覺得自己很難勝任教師這個職業,因為她很難想象,面對母語是英語的本地學生,自己能用英語流利的講授稅法。貝克所的合夥人雖然希望她繼續留下來,但也尊重她本人的選擇。這時的她站到了職業走向的十字路口。她想,自己做律師入了道,繼續做下去輕車熟路;而當教授,特别是用英文授課的稅法教授難度可想而知。最終,喜歡接受挑戰,與衆不同的她,選擇了從教,而且選擇了更有挑戰的有可能轉成終身教授的合同。這年,她28歲。



80年代中後期,李金豔(左一)和同學劉鐵虎(左三)在加拿大皇後大學與曹欣光老師(左四)見面。


西安大略大學法學院彙集了來自世界各地的優秀學子。每天面對這些生氣勃勃的求知面孔,她覺得很興奮,不禁想起當年自己上大學時的情景。她暗自鼓勵自己,一定要讓自己投出的标槍在這裡劃出一道精彩的弧線。為此,她從來不讓自己閑下來,除了工作就是讀書,當然還有體育鍛煉。英美法系講解案例是教學的重要内容。把一個經典案例講透很不容易,更不用說是用英語來講解。為此,她總是提前一兩個星期就開始準備所講内容,做到每一個知識點都爛熟于心。充分而紮實的準備,不僅幫她克服了起初的不自信,而且讓她在課堂上與學生之間形成了良好互動,使她的課獲得了學生們的一緻歡迎。

當時,西安大略大學法學院共有30名教授,都是白人,沒有少數族裔。李金豔決心通過自己的努力向人們證明自己的實力,她更不希望從“尊重婦女”層面獲得安慰。學術成果是衡量一位教授專業水平的最主要的标尺。對于當時的李金豔來講,如何能寫出一篇高質量的學術論文成為擺在她面前的最大難題。首先她要提出對于某一學術問題的自己的觀點,思想性是高質量論文的核心。觀點的提出,建立在大量閱讀以及思考的基礎之上;基礎有了,随之而來的挑戰是如何寫出符合英美法學界學術标準的論文。

論文的結構,遣詞造句等問題讓李金豔着實費了不少腦筋。然而,這些現實的困難并沒有阻擋她寫作的熱情和信心。她主動請身邊的同事、朋友、學生以及雜志社的編輯幫助她修改文稿。别人反饋的每一個建議她都牢記在心。就這樣,通過自己不懈的努力以及他人的熱心幫助,李金豔在學術寫作上逐漸建立起自信。1999年,她榮獲Douglas J. Sherbaniuk傑出寫作獎。1996年她晉升為副教授,并且成為終身教授。

1999年,李金豔來到了約克大學奧斯古德法學院。學術研究以及教學能力日趨成熟的她開始更多地參與法學院的改革和發展工作。她先後擔任了法學院招聘和公平委員會主席,後又作為法學院高年級課程改革小組的主席,主持了學院的教學改革。她看到,約克大學法學院雖說擁有一百多年的曆史,在加拿大全國的法學院中名列前茅,但課堂教學用的還是一百多年前的案例,已經遠遠不能适應社會發展的需要。她希望學院更新教育理念,确立時代使命,明确人才必需的素質和知識,将教學與實踐緊密結合起來,教師的教學内容和方法要始終圍繞着如何提高學生的學識和能力來開展。正是這種以學生為中心的教育思想,為李金豔赢得了2004年度奧斯古德法學院最佳教學獎。2006年,李金豔被評為正教授。她以自己的實力沖破了“移民”和“女性”的兩大“玻璃屋頂”,在著名的法學院中卓然而立。

她的職業生涯起步于加拿大,她慶幸這裡人際關系簡單,不重視虛浮的頭銜,她可以專心于教學和學術,盡展自己的實力,實現自己的一個又一個目标。她慶幸這裡的評價程序透明,學生對教師的評論都是定期公布,她與學生的互動非常成功,學生知道她在乎他們,她那激發學生對法律問題産生興趣的課程,受到一屆屆學生的歡迎;她的書出版了,同行們紛紛引用。2007年在美國Conrad Black審判中作為專家證人出庭,這些都是業界對她無聲的肯定。

李金豔與她的先生相戀于加拿大,他們也是體育結緣。她先生當年是江蘇省運動隊的專業運動員,打過籃球搞過田徑。現在,李金豔仍然每天堅持鍛煉。她六點鐘起床,跑步三四十分鐘。

按理說,她的事業已經趨于頂峰,但她并沒放松自己,她還在寫書做論文。她最擅長的專業領域是稅法、比較法、退休金法及中國法;她曾前後做過美國哈佛大學、澳洲悉尼大學和中國蘇州大學的訪問學者或客座教授,也為國際貨币基金(IMF)等組織做過法律顧問。她早在1992年就曾參與了中國的稅務改革。她的原則是:為了信譽,文章不能粗制濫造,觀點不能模糊,不能蒙學生和讀者。

競技體育讓她擁有一個好的體魄,讓她以不懈的努力在自己的事業上創下了一個個記錄。以她的這種努力精神,可以試想,當年她如果不當教師,也會成為一名大律師或大法官。90年代她回北京做項目時,曾住在離母校很近的羅馬花園。每天早晨,她都要到母校操場跑步。她到世界各地授課時,會考慮在北京逗留,重回母校。當她品味着自己四十年前在這裡投出的标槍所劃下的長長的弧線時,會發出何種感慨呢?

(作者:紫丁)


Baidu
sog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