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頁 - 新聞快訊 - 學術活動

學術活動

人臉識别法律治理暨《人臉識别産業治理白皮書》研讨會順利召開

近年來,以人臉識别為代表的生物識别新技術、新應用飛速發展,廣泛使用于安防、金融、醫療、支付、教育、文娛等諸多領域中,為我國數字經濟社會發展帶來了新機遇。但與此同時,人臉識别技術濫用的風險也在不斷加劇。基于此,澳门金莎、數字經濟與法律創新研究中心于2023年1月9日下午采取線上線下結合的形式,召開“人臉識别法律治理暨《人臉識别産業法律治理白書》”研讨會,來自北京大學、中國人民大學、中國政法大學、中國社科院大學、北京航空航天大學、華東政法大學、《中國法學》雜志社、中國信通院、對外經濟貿易大學等科研單位的專家學者,來自百度、阿裡、美團、螞蟻集團等産業界代表和相關政府部門的與會嘉賓相聚一堂,就人臉識别技術的風險挑戰與監管規制路徑展開深入研讨。

image.png

會議由對外經濟貿易大學數字經濟與法律創新研究中心主任許可主持,澳门金莎院長梅夏英教授首先發表會議緻辭。梅夏英院長對參與本次研讨的各位産業界、學術界乃至監管部門的領導與專家們表示誠摯的感謝與歡迎。就人臉識别問題,他認為人臉識别與信息保護不可混為一談,人臉本身并不具有涉密性,經采集、識别、處理從而實現人臉信息化并且除了在人格權、肖像權保護,信息本身公開人格權益實質上較低。梅夏英院長強調,人臉識别的風險産生于依托網絡技術進行利用的不可控過程,我們應當肯定人臉識别從應用場景和風險等級方面設計人臉識别方式,考慮使用人臉識别技術應用的合理性、必要性和危險點發現隐藏風險并快速斬斷

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教授、網絡與信息法學研究會副會長張新寶開啟了“第一單元:人臉識别治理多維視角主題發言環節,針對人臉識别個人信息處理發表重要觀點。首先張新寶教授指出近年來人臉識别的泛用與濫用方面存在四大嚴重問題,即處理人臉識别信息缺乏合法性基礎、背離原始采集目的用于其他場景、洩漏引緻人身和财産安全隐患、超過保存期限未及時删除等。接着,張新寶教授進一步分析中國當下針對人臉識别信息處理的治理現狀,早在2021年《個人信息保護法》正式出台之前,《民法典》和《刑法》修正案都對有關個人敏感信息做出保護性規定,最高人民法院也及時發布《最高院關于人臉識别技術處理個人信息的司法解釋》,為後續各級人民法院處理相關案件提供裁判依據,衛健委、人民銀行系統等政府部門層面也曾制定一些規章來應對具體問題。最後,張新寶教授關于依法治理人臉識别信息處理提出發揮網信部門統籌協調和監督職能,堅持政府主導、多方參與、制度完善和重在實施的總體建議,并從公共場所、小區物業、學校、企業、金融機構以及醫療機構等人臉識别技術應用較多場合出發,希望相關部門盡快制定或是完善關于監控設置、身份識别方面的規範。

百度公司副總裁吳夢漪從産業界視角發表對于人臉識别關涉技術探索、監管治理、數據合規等多維度工作方面的觀點。吳夢漪副總裁分享技術驅動型企業在合規實踐方面應對當下新形勢的具體做法:一是合規實踐需自上而下進行設計,同時要從頂層向下推進,持續完善管理架構;二是企業從規章制度層面明晰責任,基于數據分類分級建構内部數據管理制度體系,并合理配套相應的數據治理流程;三是重視對規章制度的執行,企業内部涉及數據治理工作人員需要結合不同業務場景與特點通力協作,整體提升合規實踐的具體貫徹效果。此外,行業組織積極建構人臉識别安全合規技術标準,頭部優勢企業加強技術能力和解決方案的輸出,政産學研界加強多層次多方面交流互助等社會相關利益方共同參與、協同共治行動,打造健康發展的人臉識别應用市場。

國家互聯網應急中心高級工程師張震指出,人臉識别技術應用範圍非常廣泛,小到支付、身份驗證,大到國家級對抗,整個這個行業已經到了不可逆反的快速通道張震博士認為應當從采集側思考人臉識别治理的解決路徑。首先,在人臉采集方式濫用問題上一方面企業使用人臉識别技術的必要性範圍需要清晰界定另一方面不同應用場景下采集人臉信息的設備參數如何規定以及不必要的高分辨率采集行為所引發的風險由誰承擔需要進一步明确。其次,臉識别應用行業需要健康有序的正向引導根據場景的實際應用在安全性特異性與精準度上做到有傾斜的投入。再次,在分類分級場景明确上達成業内共識讓企業能夠按照約束範圍采集相關數據最後,産業要重視數據安全儲存上時刻警惕未來黑灰産或許會利用人臉信息對個人人身财産社會市場經濟乃至國家安全産生不可預知的破壞性影響,建議嘗試采取雲端分離數字加密提取局部特征等方式來存儲數據最大限度保證原始數據的安全性

中國信通院互聯網法律研究中心主任方禹由俄烏沖突過程中烏方分析俄方士兵面部快速追蹤到其家人信息的案例生動說明當下人臉識别技術運用空間大濫用風險高方禹主任進一步分享關于人臉識别應用治理的思考一是依托個人信息保護法加強對個人信息權益的保障二是在明确表态或嚴或寬的管理趨勢後設計相應的法律制度進行專門規制三是借助專項治理來針對性解決風險問題四是引入第三方合規審計實現風險預防

在會議的第二單元“《人臉識别産業法律治理白書》報告解讀”環節對外經濟貿易大學數字經濟與法律創新研究中心主任許可圍繞白皮書的結構特色理論架構核心内容以及尚待解決的問題四個部分進行詳細闡述相較以往傳統報告《人臉識别産業法律治理白書》由人臉識别産業的生态圖譜全球治理經驗法律治理圖景最佳實踐案例四大核心内容組成在聚焦産業治理構建生态體系強化多主體治理為後續立法提供前瞻性思考等方面有所突破在理論架構上白皮書立足于技術-社會系統理論,從制度技術與組織三要素的内在複合架構出發提出将技術提供者産品/服務提供者、服務應用者三大主體作為人臉識别治理的支點,區分各方數據安全算法安全個人信息保護、平台守門人等多重義務并通過豐富人臉識别的最佳實踐範例實現硬法和軟法的協同治理

中國信通院雲計算與大數據研究所内容科技部研究員、“可信人臉應用守護計劃”合規負責人呼娜英進一步分析白皮書的核心研究邏輯從技術提供方在人臉方面需要做出哪些更特殊更細緻的規定産品/服務提供方與應用方合同簽訂的具體歸責細節上進一步展開希望能夠與其他專家們共同探讨

在第三單元“專家圓桌讨論”中國政法大學教授張淩寒首先對白皮書結構表示高度贊同科學分類使得人臉識别這一流動性概念下有了更多維度層次區分張淩寒教授提出人臉識别兩大特征并跟進針對性解決方案其一人臉信息的唯一性和不可更改性涉及數據安全問題通過建立數據安全架構有效控制風險其二,人臉信息的随身性涉及個人信息保護問題人臉識别往往可以在人們無感或是不能拒絕的情形下自由實施公共部門需要合理限定濫用範圍和權限私營部門應以知情同意為原則進行規制

北京大學法學院副教授胡淩從人臉信息與其他生物信息是否平等看待角度出發建議對人臉識别背後的倫理、安全和成本問題進行深入分析例如禁止采集人臉可能會帶來滑坡效應其他種類的身份信息也會降級使用小區物業不利用人臉識别功能則需要增加保安人數以提高物業費用作為保障安全的代價

中國社會科學院大學互聯網法治研究中心執行主任劉曉春首先指出使用人臉的好處,即相比密碼、驗證碼其他驗證行為而言,可以保證實人驗證。針對人臉信息是否需要特殊保護問題,劉曉春主任認為風險不在于洩漏本身,而在于洩漏之後的使用,因此應根據場景權衡風險後作出判定。

《中國法學》雜志社副編審任彥建議結合人臉識别的主體和場景來設置标準。她建議設置準入标準、區分技術風險和濫用風險、建立底線規範,并對權力機關和私營部門一體規範,對不同主體設定不同的準入标準。

華東政法大學數字法治研究院副院長韓旭至就公共機關人臉識别等問題分享觀點他指出,相比身份證号、指紋等敏感信息,人臉信息更容易被識别分析,公共部門應該是監管重心,公共部門濫用人臉信息的危害比私營部門更大。因此,對人臉識别的規制應以個人信息保護法》28條第二款“目的特定、必要性充分為基礎,政府機構不應以數字政務為由設置“人臉識别硬要求”,基于疫情防控采集的人臉信息應盡快删除。

北京航空航天大學法學院副教授趙精武以人臉識别技術治理的立法現狀與問題審視為主題進行分享。他指出現行立法框架下,人臉識别技術應用相關立法已經相當成熟,不需要單行立法,将既有的立法資源激活即可,建議在《個人信息保護法》的相關司法解釋中細化相關規則。

澳门金莎副教授孔祥穩指出現有的制度供給不充分。《個人信息保護法》26條規定了在公共場所去安裝圖像和身份采集設備維護公共安全所必需。其場景分類維度過于籠統、單一,其執行具有高度不确定有待進一步明确。

阿裡巴巴集團政策法規研究室高級專家劉明認為人臉識别的問題關鍵還是在透明度和選擇權,其中透明度更為重要。美團數據合規負責人李素煥建議關注不同應用場景以及技術類型的特點,分類分級精細化制定規制标準。在主體方面,人臉技術提供方、技術方案部署方、實際應用方在人臉識别信息存儲、方案的安全性評估等方面的責任需要明确劃分。螞蟻集團人臉安全的攻防專家金璐指出為應對黑灰産業,人臉識别技術需要建立全鍊路的防禦體系,結合活體算法、客戶端安全、通信傳輸安全、人臉威脅對抗體系來做保障,具備實時人臉威脅感知的能力、處置能力、閉環防禦處置流程以及風險治理模塊。百度數據合規法務負責人徐全全從産業角度分享治理人臉識别的建議,人臉檢測、驗證、監控、合成等場景的風險度不同,建議對人臉識别場景做分類分級做風險行為的清單或負面清單,針對它不同的風險級别去匹配不同的管控措施。分類分級體現在區分生态鍊不同主體角色匹配不同責任和應用階段上。

在會議總結環節,中國信通院雲計算與大數據研究所内容科技部副主任石霖主任分享了人臉識别領域的四個趨勢:多種認證技術融合;廠商主動合規;替代人臉識别的解決方案;深度合成類的應用。石霖主任還指出即将到來的元宇宙時代所面臨的人臉識别方面的挑戰,如何确定個人的虛拟化身由本人控制。最後,石霖主任指出人臉識别産業鍊複雜,涉及應用場景多樣,需要産業學研用各方打造生态共同治理。

本次研讨會在各位專家學者的熱烈讨論中圓滿結束。

Baidu
sog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