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頁 - 師資隊伍 - 學者風采

學者風采

70校慶之“我與貿法”教師篇丨伏軍:一鼓作氣與平心靜氣


一鼓作氣平心靜氣

——訪伏軍教授





伏軍,北京大學法學博士學位,2004年來澳门金莎任教,現為教授、國際法系主任,法學院國際金融法研究中心主任、最高人民法院仲裁與司法研究基地(對外經貿大學)執行主任。兼任中國法學會國際經濟法學研究會副秘書長、常務理事,中國法學會國際金融法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北京大學金融法研究中心研究員。研究方向為仲裁法、信托法、銀行法、證券法、國際金融法。中國國際經濟貿易仲裁委員會、北京仲裁委員會、深圳國際仲裁院、上海國際仲裁中心、廣州仲裁委員會、廈門仲裁委員會、甯波仲裁委員會、溫州仲裁委員會、山東國際仲裁中心等仲裁機構仲裁員。哈佛大學、牛津大學、海牙國際法研究所、德國馬普協會比較與國際私法所、國際統一私法學會等國際組織、國外科研機構訪問學者。在《中國法學》、《法學》、《中外法學》、《法學家》、《現代法學》等刊物發表中、英論文五十餘篇,出版《銀行危機處置:原則、制度與方法》等多部專著、編著,主持完成國家社科基金、教育部、司法部、中國法學會、國際保密局、中國國際經濟貿易仲裁委員會等科研項目。



求學-實踐-再求學——一鼓作氣


伏軍從小立志學習建築。高考後他進入工科院校學習,畢業後分配到北京的一家設計院工作。他喜歡挑戰新事物,工作之餘自學法律,在極短時間内成功考取了律師資格證書,進入當時國内一家頂級律所任職。

回顧從工科轉向法律的曆程,讓他擁有了工科紮實的邏輯訓練和系統性思維方式,也因此極大地幫助了他對法律的學習、理解與運用。伏軍強調,知識的系統性與專業性,思維的邏輯性與創造性,對于高品質的生活與高效率的學習都是至關重要的。

在擔任專職律師的六年工作中,伏軍遇到了許多實務問題,于是他開啟了工作之餘的求學之旅,攻讀北大第二屆法律碩士。旺盛的求知欲和帶着問題的學習,驅使他很快就系統地構建了法學知識架構,并作為北京隊的四名成員之一參加了中國首屆律師辯論大賽。研究生階段結束後,他對金融法知識産生了極大的探索興趣。他感到:“經濟是社會建設的中心,金融則是經濟的核心,而法律制度對于金融穩健運行則至關重要。”于是他又一鼓作氣考取了北大國際金融法專業博士,跟從國内該領域最著名的吳志攀教授學習,并由此确定了自己今後主要的學術研究領域與方向。

伏軍說:“人生就是一次不斷探索、尋找你最感興趣事物的過程。我之所以最終選擇成為一名大學老師,也是在經曆過設計院相對單一、枯燥的生活,以及專職律師高強度的工作狀态後,選擇了一種相對均衡的生活方式。成為大學老師,可以有更多自由支配的時間,也總能與最年輕、最鮮活的思想進行交流。更重要的是,大學是一個促進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科學研究、人才培養與實務相融合的最佳平台。”

伏軍鼓勵學生們積極探索和反思,構想自己下一個十年的生活狀态。他說,雖然預判假設與真正的人生體驗會有出入,但探索、體驗的好奇心,恰恰就是最好的前進動力。正是好奇心引領着他一步一步汲取知識、豐富體驗并做出自己的選擇。



論道-實戰-商文化-——貿法特質

選擇來貿大任教,是貿大特有的文化吸引了他。伏軍說:“我非常喜愛貿大這所學校。在我看來,貿大是一所有着濃郁商文化的高校,為我國培養了大批優秀的具有商文化的高端人才。商文化的核心是契約精神和企業家精神。這樣的一所學校,可以培養崇尚自由、尊重平等、恪守誠信、追求創新與開放合作的精神。貿大培養出來的學生,都帶有這樣的特質,這也是我們國家建設的棟梁之才所應有的精神和特質。”他表示,能在這樣的文化氛圍裡“遊泳”,學生們是幸福的,也是幸運的。國家不僅需要在理論上高屋建瓴、“鐵肩擔道義,妙手著文章”式的學校,更需要如貿大一般腳踏實地,踐行企業家文化、将理論聯系實踐的學校。這也是貿大畢業的學生非常受市場歡迎的原因。

對于“許多貿大培養的學生過于功利”這一質疑,他認為:“經濟建設是國家的中心,為經濟發展做出努力絕不能用‘功利’二字來評判。應該從更深刻、更宏觀的層面看待貿大文化。培養商業頭腦、塑造商業文明、專注為國家經濟發展做貢獻,這恰恰是我們國家當下最重要的事情,因此,我們培養的學生也是最有價值的學生。”

談到貿大法學院,伏軍自豪地認為,貿大的國際經濟法在全國具有領先地位,老一輩貿大法律人為貿大法學今天的地位與成果付出了辛勤的努力,作出了巨大貢獻。伏軍非常認同前院長沈四寶教授提出的“法律的真谛是實踐”這一觀點,強調法學是實踐的科學,學術研究必須能要對實踐産生影響,為實踐服務。貿大法學院正是一個注重理論與實踐結合、科研成果向社會轉換的平台,它直接面向社會、市場培養人才并提供服務。他比喻到,如果說偏重理論研究的法學院是“内科大夫”,那麼貿大法學院就是“外科醫生”,是一所直接對社會“開藥方”、“動手術”的院校。外科醫生不僅需要紮實的理論功底,更需要精湛的實踐能力。借此,伏軍也對貿法學子提出了“既能論道,又能實戰”的希冀,他祝願學生們能夠打開視野、廣泛涉獵,成為踐行貿大文化、貿大精神的國家棟梁之材。



教學-科研-愛生活——平心靜氣


說到伏軍老師為師和為人,他的學生、目前在北仲工作的徐暢回憶:“導師伏軍老師在我整個研究生階段給我帶來非常正面的影響。伏老師經常和我們一起讨論最前沿的法律問題,培養了我們對法律問題的研究和思考能力。伏老師擔任仲裁員,我也時常輔助老師做一些關于仲裁方面的事情,正是通過這個機會,我了解并熱愛上了仲裁事業,規劃了自己的職業方向。伏老師溫文爾雅的學者風範,也潛移默化地熏陶和影響了我。”

目前在北京大學法學院攻讀博士學位的尚博文這樣評價道他的導師:“我在貿大三年中,‘導師’在伏老師身上并非傳統意義上的職位和頭銜,而是學生迷途中的微光,是誤入歧途時的當頭棒喝,更是學生成長路上的人生導師。這三年,伏老師經常組織讀書會,帶領大家學習法學以及哲學、經濟學、管理學書籍,開拓學生的視野和眼界。他讓大家不僅學到書本上的知識,更重要的是産生‘智慧’。這種引導是任何學生都應當接受、卻往往難以接受到的一種研究生教育。伏老師還為門下的每位學生找了理論和實務研究領域的專家擔任校外導師,每逢學術活動他會帶着學生共同參加,開拓眼界,讓我們接觸到校内外‘大牛’,他是真正為學生着想的老師。”

說到伏軍老師的授課,尚文博回憶:“我擔任過老師的課堂助教,老師的課堂每每都是爆滿,教室隻能安排在大教室,不然選課+聽課的人是不夠坐的。在學生眼裡,伏軍老師是一位‘六邊形戰士’,除了教書育人、科學研究,他還擔任咨詢委員、仲裁員、獨立董事、律師等職位,然而在伏老師這裡我們看不到絲毫的疲态,他永遠是精力旺盛、神采飛揚。”“伏老師的研究和實務工作這麼忙,但他非常顧家,每天都會為孩子做飯、接送上下學;而難得的是他每周堅持踢兩次足球!他真正地在家庭和生活之間取得了一種平衡,且是遊刃有餘、氣定神閑的平衡。”

伏軍确實在緊張的教學、科研中發現着自己事業、生活的平衡點,因此總能感到内心的滿足與平和。談起他的家庭和孩子,他的臉上難掩幸福慈祥的笑容,那是作為丈夫和父親才會有的神态。十餘年多來堅持不斷的體育鍛煉也是他保持活力的一大秘訣。他認為:無論工作還是生活,最高境界都是掌握平衡的藝術。做任何事情失去了平衡,一是不會長久,二是會失去平和的判斷能力。過于急功近利地去做一些事情,往往會失去更珍貴的東西。他經常告誡學生們:人生就像長跑,需要平衡。不能剛開始就把勁兒一口氣使完,在彎道的時候需要加速、超越。在一些關鍵的時刻高考、考研等,需要努力拼搏、全身心投入、一鼓作氣。更多的階段,應該是一種平衡的平心靜氣的狀态,追求符合自然規律的、有利于身心健康的可持續發展,這樣,人生才會更加豐富、精彩和完整。



(作者:蘇熠鑫 苗銘 紫丁)




Baidu
sog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