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门金莎
您的位置: 學者風采

學者風采


孜孜以求 諄諄以誨——訪邊永民教授


孜孜以求 諄諄以誨

——訪邊永民教授

邊永民,1987年自内蒙考入中國政法大學攻讀國際經濟法學士、國際法碩士學位,1994年開始在澳门金莎任教,2002年獲貿大法學博士學位,研究方向為國際公法、環境法、世界貿易組織法,現為法學院副院長。她還是Center for International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Law (Canada)研究員,Role of International Law in Sustainable Natural Resource Management for Development, International Law Association委員。曾主持《“一帶一路”倡議下中國特色的海外投資企業社會責任研究》、《含貿易措施的國際環境條約》等國家社科基金項目。


孜孜以求 不懈進取

1994年,邊永民從中國政法大學畢業後來對外經濟貿易大學工作,成為了法律系國際公法教師。談到選擇國際公法專業的初衷,邊永民說,相比于較為傾向技術層面的領域,她更喜歡宏大的價值層面的專業,對人權、環境、公平、國際社會整體的運行規則之類的問題有着強烈的興趣。

到2021年,邊永民親身經曆了27年以來貿大法學院國際法專業的巨大發展。她到貿大任教之前,國際公法雖說是必修課,但系裡還沒有老師能上這門課,當時是請了中國政法大學的周忠海老師來這邊上課。邊永民成為貿法第一位專職講授國際公法的老師。

除了國際公法,邊永民還先後講授過海商法、國際商法、國際私法、世界貿易組織法等課程。她在政法大學期間沒學過國際商法,所以她在貿大用了一個學期認認真真聽了當時的系主任馮大同教授的國際商法課。之後她又跟随國際商法培訓項目去全國各省講授國際商法課。當時其他高校都沒開設國際商法課,她感受到貿大國際商法課在各地廣受歡迎的熱度。她體會到這門課實際上不全是講法律,還包含了很多國際商務實務,諸如國際貨物買賣合同怎麼簽訂,單據怎麼簽發,怎麼辦理裝船運輸、保險、接貨付款、質檢、索賠……總之涵蓋了國際商務的全鍊條。這些知識,與她原來在中國政法學習的風格很不一樣,對她是一次挑戰,也是努力學習的過程。

從法大來到财經類的貿大,邊永民的科研曆程也貫穿了與财經問題的結合。她的博士論文正是從國際貿易法和環境法的交叉點切入,後來的研究又擴展到了環境和國際投資。多年來,這兩個領域仍然是她主要關注的研究領域,她的學術研究跟法學院的學科發展踩到了同一節奏上。

受貿大法學院風格的影響,邊永民也讓自己從以往相對重視理論研究朝着“研究+實務”的特質轉身,她剛開始工作的早年曾做過幾年兼職律師。不過她最終還是全身心回歸到教學和科研的軌道。她先後赴荷蘭、英國、美國訪學,專業知識得到了更新和提高。

邊永民在貿法任教的27年,經曆了從國際經濟法系更名為法學院的重要曆史階段。她回憶:“我覺得貿大法學專業是緊跟着國家的改革開放和經濟騰飛而發展起來的。之前的計劃經濟時代,全國隻有外經貿部下設的八個進出口總公司。貿大的任務也是為當時的外貿系統輸送業務人員的。國際商法一直是貿大法學院的特色專業。随着改革開放,引進外資,加入WTO,“一帶一路”倡議和網絡時代的到來,貿法的專業也從最初的國際商法擴展到了公司法、外商投資法、國際投資法、數字經濟法等等。專業的每一次擴容和擴展都反映了我們國家經濟的進步和發展。可以說,這是貿法發展壯大最重要的前提。與此同時,國際商法一直作為龍頭專業,是貿法有别于其他法學院的獨有特色。”

從“兩耳不聞窗外事”的單純學子,到了解多元文化、複雜的國際問題的學者,她經曆的不僅僅是學識的增長和思維的轉換,更是時代賦予的機遇。多年研究國際公法,讓邊永民對這個學術領域有了越來越深刻的感悟:國家從相對比較封閉狀态到融入全球化潮流中,并且加入到國際市場的競争,走上和平崛起,有賴于國際法所保障的一個和平的國際環境和一個開放的國際局勢。如果沒有和平和開放的國際環境,中國的和平崛起就會很困難。近年來,中國開始構建國内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但這并不意味着要放棄外循環。比如“一帶一路”倡議,國際貿易和國際投資等等,依然依賴于公平公正的國際規則,中國急需增強國際話語權,學者的任務之一就是參與到未來的國際規則的制定和實施的過程之中。時代在前行,中國學者對于國際公法的研究越來越有了發言權。而在她剛入職時,很少有國家關注并重視中國學者對于國際問題的看法與态度,當中國逐漸成為一個外交大國和強國時,中國的國際公法學者們的見解和學說也越來越被各國學者重視。她從自己的專業看到了國家的興衰與學術研究的價值以及學者個人的命運是多麼地緊緊相系。


諄諄以誨 亦師亦友

邊永民溫文雅緻,輕聲細語,“潤物細無聲”用在她身上十分貼切,這一氣質與她所教授和研究的宏大的國際公法專業形成鮮明反差。

跟學生談到她多年法學專業心得時也是雲淡風輕:“其實法學沒有那麼難學,因為法律的依據是人的良知和正義——這些是人們心中都有的樸素的觀念,就比如許多老百姓雖沒接受過專業的法學教育,但當我們把法條解釋給他們聽,他們經常會十分理解和認可法律的規定。而當法律被用來處理一些複雜的技術性問題時,它才會較難被理解。不管是多複雜的問題,法律其實始終是朝着一個大方向前進的——法律追求的最終價值就是公平正義,是為了推動整個社會變得更加善良、友好、和平。”她認為學習法學不能機械地硬拆開各類法條單獨考量,因為價值觀念實際上是融會貫通的。在學習過程中,她經曆了種種探索,時常遇到許多極其抽象和晦澀難懂的非法學專業問題,但這個思考的過程對她非常寶貴。正是因為過程漫長、艱難,堅持下來才會收獲更有價值的結果。因此她希望年輕的學子們樹立對未來的信心,做那個看到朝陽的人。

邊永民時常為法學院的學生提供一些學習指導。她說:隻注重記憶而弱化了思考是當代中國教學的一大弊端。在法學學習中,讀書和思考是非常重要的環節,多讀書并且在讀書的時候認真思考,才能真正有所得。當在讀書的過程中發現自己不理解的問題時,應當反複地思考這個問題、去和老師讨論,而不是似懂非懂地跳過;學習理論和現象的時候去探索它們背後的邏輯和淵源,而不是不加理解地強行記憶。除此以外,她鼓勵同學們在學習的過程中敢于挑戰權威,提出問題,做一個有思想的法律人。

邊永民看上去有些清高,但她的内心卻是滿滿的溫暖。她曾及時幫助了不止一位抑郁的學生度過難關。學生對她的評價是:嚴謹嚴格嚴厲,熱心樂觀有趣,亦師亦友!

她的博士研究生、現在首都經貿大學任教的魏慶坡回憶:

“邊老師無論是教學還是科研的‘三嚴’是我事業人生的學習典範,一是嚴謹,二嚴格,三是嚴厲。在治學方面,邊老師特别嚴謹。她在教學上,能以學生為主體,以老師為主導。比如課前精心備課,課上能夠娓娓道來,學生特别喜愛聽她講課,課堂的擡頭率非常高。課後如果學生遇到問題到辦公室找她,她也會非常耐心的去解答,受到學生的好評。我讀博士期間感覺到邊老師在課上,她強調求真創新,也就是強調對于真問題的科學分析和解決,而不是循環論證的假問題。她對學生的要求嚴格,老師要求一般除了國際法專業課之外英語的學習不能中斷,要能用英語去閱讀外國文獻,特别強調具備聽說能力,而不是啞巴英語。同時要注重學術規範,要求學生論文寫作和平時的小論文都要注重這種學術規範,對學生寫的論文,她的要求很嚴格,從選題、寫作、修改,每一稿都會逐字逐句的看,要求你必須遵守基本規範,同時要有創新,不能糊弄。這點我印象特别深刻。邊老師的嚴厲體現在,除了學生有問題去找她之外,她還會定期主動與一些學生進行約談,了解學生生活,學習上有沒有問題和困難,她會像長輩一樣耐心的幫助解決。如果我們同門當中有極個别學生學習态度不端正的,老師的批評也是非常嚴厲的,這種批評是通過擺事實講道理,讓學生能夠意識到問題,效果非常好,能及時轉變學生的學習态度。還有一點,邊老師特别關心學生,無論是學習和生活上都是如此。我們之前去國際組織的實習,包括伯爾基金會,在我之前或之後都有去過的,都是邊老師推薦的。我們出門之前,她會叮囑我們在外注意安全,回來要利用這段實習經曆去挖掘背後的法律問題等等。我畢業後遇到工作上的問題也會時不時的去向老師請教。我感覺她真是一位治學嚴謹、亦師亦友的好老師。”

她的博士研究生、目前在律所工作的李靜舒回憶:

“我和邊老師認識十年了。在我讀書期間和工作之後她都對我有很多幫助,我們一直都有很好的聯系。她長期研究國際法多個分支領域,在國際貿易規則和環境規則的交叉問題、多邊貿易規則、區域貿易投資規則方面都很有建樹,在貿易環境交叉領域有不少代表性著作和文章,令人欽佩!邊老師本人是一個非常喜歡并且善于發現、學習、研究、思考、分享的人,無論學術上和生活中都是如此。她待人平易近人,體諒包容,溫和謙遜,幫助人卻輕描淡寫,經常施以援手盡其所能幫助認識的不認識的、相熟的不相熟的人。我的博士論文開題和寫作期間,我們總是恰巧一個國内一個國外,實時聯絡不太方便。但是近19萬字的博士論文老師卻是字字句句幫我審讀和修改,經常晚上發過去,第二天早上就看到了老師的審閱意見,時差反而成了我們晝夜工作的好幫手。工作之後遇到難解的問題,我總會跟老師商量着辦。老師的不同屆、不同專業的學生之間,總能通過老師的介紹成為朋友,相互幫助,老師總是風輕雲淡的看上去是無心插柳,但是這些都不是她的分内事,都是她的熱心腸和對我們的額外幫助。老師還是個很有趣的樂觀的人,可以用生活化的語言把艱澀的學術的觀點和原本可能會面紅耳赤的争論講得通俗易懂、妙趣橫生。她把生活中的所見所聞變成逗趣故事講出來的本事也是信手拈來,每每想起來都馬上笑出來的就好幾個。印象最深刻的一個是幾年前老師在泰國做田野調查,住的地方在偏遠村子裡而且沒有院牆,一覺睡醒,發現自己按照當地習俗放在門外的羊皮涼鞋不見了,拜托女房東去尋找,後來發現是村子裡餓極了的狗叼去當作了美餐。老師從事的研究課題使她經常需要去到條件比較差的地方,而她講起來這些都是有意義的見聞和有趣的故事,她的同理心以及在不好的條件下善于發現美好和趣事的性格也深刻的影響了我。老師還是生活中的動手能手,家裡養的小動物們、陽台上慢慢長出的各種的植物、親手包的大餡兒餃子以及肚圓兒後的午後紅茶,都是我對老師最親切的記憶。”


作者:紫丁 苗銘 韓宜廷

版權所有:澳门金莎-澳门金莎娱乐网站-手机版  地址:北京市朝陽區惠新東街10号甯遠樓7層  郵編 :100029   郵箱:uibelaw@uibe.edu.cn
Baidu
sogou